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日本國道豪雨封路標準自6月中旬起開始試行納入「強降雨」條件

原先日本國道因豪雨而封路的標準,只有考慮累積雨量,但在近年來多起「短延時、強降雨」的災害後,終於將「強降雨」納入封路標準了。

這部份,台灣的公路總局可是跑在日本前面很多啊~~  (菸)


http://www.mlit.go.jp/report/press/road01_hh_000527.html




ゲリラ豪雨に対応し、新しい通行規制基準を試行します。
~災害捕捉率の向上と通行止め時間の適正化~

平成27年6月23日
○ゲリラ豪雨等、時間50mmを上回る降雨が、最近30年間で1.3倍に増加しているなど、近年、雨の降り方が局地化、集中化しています。

○こうした気象の変化から、突然の大雨により土砂災害等が発生し、道路が通行止めになるなど、従来あまり見られなかった形態の災害が増えています。 

○今般、こうした気象や災害の変化に即応できるよう、直轄国道の一般道路において、新しい通行規制方法を試行します。ポイントは次のとおりです。

 ポイント1:雨の降り方の強さ(時間雨量)に対応した通行止め基準を設定し、災害捕捉率を向上

 ポイント2:過去の雨量データや災害履歴を踏まえ、連続雨量(累積雨量)の通行止め基準を最適化し、トータルの通行止め時間を適正化

○試行導入区間: 一般国道 18路線 24区間 (別紙1)

○期      間: 6月中旬以降より実施

           ※具体の実施期間は、各地方整備局に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2015年日本砂防學會研究發表會-- 栃木大会觀摩心得(二) 研討會第1日心得

最近工作愈來愈多,時間愈來愈少,愈來愈難有一個完整的時間可以消化整理一些東西。
只好零碎地寫些簡單的心得,就沒法子重新組織歸納了。

好,開始吧!!

============================我是分隔線 ==============================

總體來說,今年我沒有看到太多令人驚豔的研究成果,但是,還是在許多災害的調查上及研究上,看到他們細緻的一面,值得我們借鏡。同時,經過去年8月廣島市夜間突然發生的短延時強降雨導致的土石流災害,日本在土砂災害的警戒及疏散避難決策上,多建議應該更趨保守,並強調自助、共助,而後才是公助的概念。

  • 為何軟體防災對策不易立即見效?



  • 防災地圖立體化有助於民眾理解



  • 已劃設土砂災害警戒區及特別警戒區的地方,民眾疏散率比較高



  • 日本地方政府同樣面臨人手及預算不足問題,也是冀望於志工的協助




  • 老把戲也能玩出新意 (有趣!)
早期(1993-2005)日本使用的雨量警戒模式,是使用半衰期1.5及72小時的短期與長期有效雨量作為警戒指標。


但由於各地的地質地形條件不同,降雨入滲入土層的速率有快有慢,如全國統一使用相同的半衰期去繪製崩壞降雨臨界線(Critical lin, CL),這種方式當然會造成警戒成效不佳。


一般認為崩塌發生與否和地下水位之上升有直接的關連,京都大學農學院的小杉賢一郎副教授長期在作坡地地下水位的觀測。


結果他發現,在他的測區中,如將降雨半衰期分別改用77及1061小時,則地下水位的高低與降雨蛇曲線的峰值關係相當符合(如下圖右側)。


因此,他認為適當的調整半衰期(每一個地方可能均不同)後的降雨蛇曲線,可以用來代表地下水位的高低,亦即坡面的安定性。同時,利用過往的降雨蛇曲線的峰值,即可定義出CL線。


這種作法的好處是容易讓民眾理解,同時因為CL是訂在過去最大值上,所以降雨蛇曲線超過CL值時,民眾也能了解這場雨比過去都大,比較能促使民眾自主避難。


如以1999年京都災害為例,取不同的半衰期結果當然不同。


經過一連串的測試,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分辨出崩塌是否發生的半衰期範圍。



應用此法就可以針對每個地方訂出適合的半衰期及CL線。(前提是要有災例吧!)

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實務上未必可行,不過,也許他所提出的每個地方使用的降雨半衰期應該不同,這個觀點是值得思考。


  • 2014廣島土砂災害對於避難勸告發布太遲之檢討方向
下圖為一般市町村隨著狀況逐增加應變人員之示意圖

 災後檢討,將疏散決策到完成避難觀告傳達等工作所需時間,作了詳細的分析,以廣島市為例,大約需要1小時15~50分。

由於土砂災害預測的不確定性太高,所以建議市町村在決定發布避難勸告範圍時,應該更保守一點,加大範圍。解除時機,應該考慮更周延。(這~~~ 在台灣,肯定會被罵死了~~~)

在日本現行的土砂災害警戒系統,多使用1或5km的網格,但在廣島的案例中,由於雨區移動速度很快,用5km的網格才能提早預警,也避免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發好幾次的警戒。(意思是,不是警戒區愈細就愈好!!!)

建議市町村在負責發布避難勸告決策的人員編組,應重新調整。





  • 日本現行土砂災害警戒模式(RBFN)的作者,開始嘗試以降雨頻率的概念來提昇其警戒精度(竟然和我們水保局最近在嘗試的方向一樣,驚!!)





  • 先期降雨對坡面耐震性影響的實驗(這個也蠻有趣的,不過,我更有興趣的是,地震後又遇到豪雨,對坡面穩定性的影響)




  • 找出土砂災害發生前,Twitter可能會密集出現的關鍵字(這也是持續好幾年的研究,希望能由巨量資料去找出那裡可能發生災害)




  •  用XRAIN雷達去觀測推估火山灰量(原來雷達不是只能用來推估雨量,也能拿來推估火山灰量)




  • 土砂災害時,家屋受損程度之評估排序方式(這對於大規模的災損時,是件重要的工作。)







  • 降雨強度與視線能見度及溪水濁度的實驗(這個是我這次看到最有趣的實驗之一 ~~  XD)



  • 土砂災害綜合對策的整理




  • 利用空中電磁探查法去找出深層崩塌潛勢區(這個方法已經出來好幾年了,但似乎今年人氣變高,好幾篇海報前面都聚了不少人在熱烈討論)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影片】広島土砂災害の教訓 命を守る3つの心得

【影片】廣島土砂災後省思--民眾保命必須牢記的三件事
一、認識土砂災害潛勢圖,熟知自家環境周邊災害潛勢。(8'24")
二、隨時注意豪雨特報及土砂災害警戒情報 (9'20")
三、入夜前提早避難(10'00")
我想,這也是我們必需了解及推廣的方向。

影片連結:http://nettv.gov-online.go.jp/prg/prg11867.html


【見賢思齊】日本平成27年(2015) 防災政策白皮書 今天(6/19)發布

日本平成27年(2015) 防災政策白皮書 今天(6/19)正式發布。

摘要版(38頁)
http://www.bousai.go.jp/kaigirep/hakusho/pdf/H27_gaiyou.pdf

完整版(370頁)
http://www.bousai.go.jp/kaigirep/hakusho/pdf/H27_honbun_1-5bu.pdf


每年日本的防災白皮書均會在原有的架構下,針對某一特定議題,特別撰寫一「特集」。
今年的防災白皮書的特集,則是強調日本與國際防災合作的成果與方向。
不可否認的,日本在國際防災合作這塊所投注的心力及魄力,是台灣現階段遠遠不及的。

圖1


圖2


對我而言,我關注的當然還是土砂災害的防災策略上,是否有何新的想法或措施。
想當然爾,經歷2014年8月廣島市的重大土砂災害後,日本在這方面自然有一連串的檢討與變革。
依據這份白皮書所述,廣島災後的土砂防災策略調整大致分為三階段

  1. 平成 26 年(2014)9月5日,日本政府「非常災害対策本部」所發布的「土砂災害など 重大な自然災害に対する主な被害防止対策」,其重點如圖3(連結在此)。
  2. 平成 26 年 11 月修訂「土砂災害警戒区域等における土砂災害防止対策の推進に関する 法律(平成 12 年法律第 57 号)」(簡稱土砂災害防止法,剛好也是1999年廣島土砂災害後所訂定的砂防相關的第四部法令),並於2015年1月施行(連結在此)。
  3. 平成 26 年 12 月,中央防災会議「防災対策実行会議」設置「総合的な土砂災害対策検 討ワーキンググループ」,邀集專家學者經過多次討論後,提出後續的具體政策建議。最後定稿的報告,也在2015/6/4由內閣府公開(連結在此)。這份資料初步看來非常有趣,應該值得專文來介紹.......希望我還有這個時間...... orz


圖3

圖4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2015年日本砂防學會研究發表會-- 栃木大会觀摩心得(一) 工程觀摩篇

2015年的日本砂防學會於5/20~5/22 在栃木県舉辦,一樣是二天的室內發表和一日的現地觀摩,現場並有相關企業的展示。

今年是我第四回參加,也是回台後第一次自費參與。
特別的是,今年我嘗試性地詢問水土保持局裡的同仁,有沒有人有興趣一起前往觀摩?
本想說,這是必須自費且又是純研討會的行程,應該是沒人會報名的~~~

結果,最後竟然有7個人要一起和我前往!!!  水保局的同仁,我實在太敬佩您們了!!

歷史性的一刻-今年應該是台灣人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回了吧!!







  • 今年口頭發表的論文共有168篇,另有211張海報論文總數與去年差不多(詳前文),重點仍是以構造物、土砂流出、斜面崩壞、警戒避難為主,同去年一樣,今年也開了一個全英文發表的留學生session,不過,各session中並未強制要用日文發表,偶爾也會有一、二篇用英文發表的論文。
  • 這回也是我第一次參加現地觀摩的行程,這篇就先從現地觀摩來分享心得了。
========================  我是分隔線  ============================

  • 足尾荒廢地的砂防與植生工程 

 位置:(36°40'33.45"北,139°26'23.15"東)


  • 足尾地區是日本的銅礦開採重地,產量曾佔日本的40%,銅礦雖然帶給地方繁榮,但也帶來嚴重的空污及水污染問題。



  • 鍊銅時需要木材作燃料,大量的森林遭到砍伐或因用火不當造成森林大火;同時,鍊銅時產生的二氧化硫,更進一步造成土壤的酸化,植物無法生長,因此坡地產生大量的裸露面。




  • 由於坡地缺少植生的保護,因此在降雨期間造成大量的坡地崩塌,更進一步擴大的坡地裸露面積,並導致嚴重的土砂災害事件;且在此惡性的循環下,土層愈來愈薄、又嚴重酸化,自然植生復育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 面對這樣的惡劣狀況,日本政府決定由二方面著手:一方面先建造了貯砂量可達500萬方的防砂壩,防止大量的土砂下移造成下游受災;在銅礦關閉後也開始進行人工植生方式,讓坡面重新恢復植生。




  •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NPO)協助辦理植生綠化活動




  • 植生10年前後的樣貌



  • 國土交通省 關東地方整備局 渡良瀬川河川事務所人員現場解説






  • 現場還有一間「日光市役所 足尾環境学習センター」,裡頭陳列有該地區的相關歴史資料








  • 將現地彩色航照直接貼在地板上的設計,美觀又實用




  • 華厳の滝 崩壊対策工事


 位置(36°44'18.35"北,139°30'13.67"東)
現場由栃木県日光土木事務所人員解説


華厳の滝是日本三大名瀑之一


昭和51年(1976年),上圖拍照處之所在位置(縣營觀瀑台)下方岩體持續風化崩落 


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日本的作法很特別。
他們決定先鑽立坑後,再由立坑內,向外拉打地錨,將岩體固定。




施工共分為三期,第三期於平成19年(2007年)完工


施工單位是三井住友建設(http://www.smcon.co.jp/service/gannbannohoraku/)


  • 稲和川上游山腹工工事


現場由國土交通省 關東地方整備局 日光砂防事務所人員解說

這個地點的下游是重要的文化財產,故需特別保護


 現場和水保局同仁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台灣像這種沒有明顯保全對象的崩塌地,肯定是採用「自然復育」的方式




但有趣的是,我們私下問同去現地參訪的日本土木研究所的職員,
對於這裡施作這種規模的崩塌地處理工程的看法。
他說:「錢太多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