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推薦】豪雨監測利器-防災達人的好工具

(2017)年6月開始,先是0601豪雨強襲全台,特別是高強度的降雨,在全台造成不少災情。
緊接著0613豪雨登場,目前看來,強度雖不若0601豪雨,但持續超過一星期的降雨,也讓0613豪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度開設。

所以,今天我又來CEOC輪值了。 (╥﹏╥)

不過,這回輪值時,發現一個好物,特別推薦給相關的防災人員!!



豪雨監測利器

NCDR氣象組自力架設的「天氣與氣候監測網」(https://watch.ncdr.nat.gov.tw/)!!


雖說,知道watch這個網站,其實也有二、三年了,但是這次輪值時,突然發現watch新頁面有個不錯的東西,如下圖進入「台灣豪雨監測」專頁(https://watch.ncdr.nat.gov.tw/watch_heavyrain.aspx)。

它將原來watch網站中,防災人員可能會用到與雨量相關的功能,整合在一個頁面上,並透過良好的情境設定及視覺化介面,提供一個很不錯整合性工具及體驗!!

特別是在介面設計上,有不少可參考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各單位在應變時,也許也可考慮採用這樣的方式,開一個經過設計情境後的專頁,就可以說一個好故事給長官,且製作簡報時,即可直接剪網頁畫面即可完成簡報。



Watch新頁面的功能特色

  • 圖1左側為24小時累積雨量圖。一般的累積雨量圖,無法看出較精確的雨量值,但此處以圖形及最大雨量站文字與數字併陳的方式,則改善這個問題。右圖則為時雨量圖。惟一可惜的是,如果滑鼠指向雨量站的文字時,該雨量站的位置能被點繪在台灣圖上,那就更加便利了。
圖1


  • 圖2左1為24小時雨量超過大雨(>80mm)、豪雨(>200mm)、大豪雨(>350mm)、超大豪雨(>500mm)的鄉鎮,並以顏色作視覺化的區隔,一眼即知那些鄉鎮已達大雨及豪雨的標準,也很容易與氣象局發布的豪雨特報區域作比對驗證。
  • 圖2左2為短延時強降雨發生的鄉鎮,其中短延時強降雨的定義為1小時>40 mm或 80 mm 及3小時>100或 200 mm,並以不同顏色作視覺化的設計。
  • 圖2右2為過去6小時曾達短延時強降雨的鄉鎮、右1則為過去12小時曾達短延時強降雨的鄉鎮,這些資訊在分析研判時,非常實用。
圖2

  • 圖3左側為整合雷達回波及閃電發生位置之圖形。一般而言,強回波(>45)表示水氣多,但未必一定會下雨;而打雷亦有可能空響雷不下雨。但若強回波及閃電同時發生處,大多即表示該處有較強的對流雨
  • 圖3右側同時發生強回波及閃電的鄉鎮,亦即可用來判定強降雨正侵襲那個鄉鎮。
圖3

  • 圖4,bj4。不過,請注意,每張圖的右上角都可自由選時間(亦可手動輸入數字),亦即可在此網頁上直接回顧歷史降雨的歷程,例如月初的0601豪雨,很方便的設計。
圖4


  • 圖5~~~ 嗯~~ 反正很重要。整合水氣及風場的全球模式圖。
圖5


圖6



圖7


  • 8為雨量組合呈現的方式,也不錯。其中左圖為各雨量站,其1小時與6小時之雨量值點繪在圖上的結果;右圖則為各雨量站,其3小時與24小時之雨量值點繪在圖上的結果。對於不同的災害類型,二者通常各能提供不同之研判參考。以過去的國內外文獻及經驗來看,左圖可能對於淹水警戒有不錯的效果,而右圖則對於淺層崩塌預測可能有不錯的表現。

圖8




註1:災害示警公開資料平台(https://alerts.ncdr.nat.gov.tw/),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依循國際通用之示警發布標準 -「共通示警協議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CAP)」,結合我國現行的災害警報準則,所建立的政府開放資料平台,以推動政府災害示警資料之流通與應用。

註2:CAP平台提供資料之機關如下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交通部公路總局
  • 經濟部水利署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 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