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日本土砂災害資料蒐集及分享機制--土砂災害資料庫

日本現行土砂災害資料蒐集及分享機制,係採用建立網路版土砂災害資料庫,讓中央單位所屬的砂防相關單位(含各地的分支單位),以及都道府縣的砂防單位都能直接上傳及分享最新與歷史的災例資料。如圖1。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系統未開放給外界使用(不符合 OPEN DATA??),所以只能就簡報的資料大致了解其功能。
圖1

圖2是表格式災例查詢的畫面。上方是查詢界面,下方查詢結果。各件災例資料可以轉出CSV檔或PDF檔。圖3左側是轉出的災例資料表內容範例,右側則是說明,這些災例資料未來亦可以即時展示在圖台上(所以現在是還沒完成囉??)
圖2
圖3



圖4是呈現不同時間,已發生災害之分布情形,這對於面對大規模災害時,可作為預判臨近災區可能之災害趨勢,亦可作為日後災害情境推演的範例。
圖4


圖5是目前已開發的手機版界面,可以結合災害潛勢資料(地方政府平時已劃定完成之土砂災害警戒區及特別警戒區)、即時之X-BAND降雨雷達資料(空間解析度達250M,詳參 日本的降雨雷達預報系統簡介  一文  )及目前所在位置之GPS坐標,即可作為現地防災人員及民眾之重要防災預警資訊。
圖5

圖5這個畫面,是目前水保局的「土石流防災資訊-地圖版 APP」或水利署的「行動水情 APP」尚未完成的功能,也許下一版建議可以嘗試加入。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日本土砂災害避難地點選定之評估項目~~(在地或外地避難)

上回提到日本砂防部今年召開的「土砂災害への警戒の呼びかけに関する検討会」將在10月召開第二次會議(10/31召開),現在會議資料已經上網公開了。

初步檢視了部份內容,今天先針對資料2 有關避難地點選定之評估項目---在地或外地避難---作分享。

原則上,日本目前針對土砂災害之避難之思維,可分成「自宅避難」、「域內避難」及「域外避難」三大類。如圖1。

圖1

其中「域內避難」是指在聚落內選定RC結構且二樓以上的堅固建物作為避難處所,但有時,這建物可能也在土砂災害的影響範圍內。
「域外避難」則是在完全逺離土砂災害影響範圍之地點,擇定安全的避難處所,或是親友家等。當然,有時這個地點的距離會比較遠。


評估的項目,可分為「避難處所之安全性」、「避難路線之安全性」、「民眾自主避難的能力」、「天氣現況及氣象資訊」、「避難處所的生活機能」等5項,其內另有評價基準。如圖2。
圖2


評估的範例如圖3。最後以○最多的為最優先方案。
圖3

另,本文件也提到了民眾自主避難的主要因素為「耽心會有土砂災害」及「已發生(現)土砂災害」為主。


完整文件連結。


============================================================
補充說明1:
日本現行的架構,大致與水土保持局99年11月修正的「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定」一致。
「其中避難處所區分為在地緊急避難處所與外地收容所:
(1)在地緊急避難處所:應提供適當避難環境與生活機能,且須作定期安全評估。
(2)外地收容所:針對在地有災害擴大之虞或易形成孤島地區,應由鄉(鎮、市、區)公所依實際狀況安排適當外地收容所,協助病患、老弱、幼童、行動不便等(以下簡稱弱勢族群)與保全住戶進行外地疏散避難。」

但目前國內的規定,並未提供評估的項目,或許後續可以參考日本的想法,將評估的方式編入「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作業手冊」中。


補充說明2:
關於民眾自主避難的主要因素,我今年也有在台灣作一些調查,加上地方政府疏散決策的因子調查,寫成了第二篇PAPER投稿中,可能晚些再將部份結果分享給大家。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全台惟一的實尺寸土石流及堰塞湖試驗場(也許也是全球首創的)~~ 於南投惠孫林場~~

公視新聞網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225476


台灣這幾年一遇到強颱水災,就經常發生潰堤與土石流,危害到民眾的身家安全.而全球首創的「土石流實驗室」,就位在南投的惠蓀林場蘭島溪,今天堰塞湖潰堤的實驗首度對外曝光,負責的中興大學團隊指出,有了這個能重現災害真實情境的實驗室,未來可望應用在土石流防災及潛勢溪的預警。

滾滾泥流宣洩而下,土壩開始溢流,緊接著,壩體從左側崩落,威力強大的土石流,開始向下游沖刷。

土石繼續向下游沖刷,下方的土石堰塞壩,從中間被切開,滾滾泥流,流速每秒高達1.5公尺,等於是中等威力的土石流。這是全國首創的土石流實驗室,利用惠蓀林場原本就遭到土石流破壞,坡度40度的蘭島溪作為實驗場,透過人為操控溪水流量,模擬各種堰塞湖潰堤及土石流狀況。

==農業自然資源學院長 陳樹群==
不只是堰塞湖
土石流它的淹沒範圍
在這裡我們都可以讓它重現
它是等於原尺寸的
所以它整個沖完的結果
他就知道他的(工程)佈設結果
到底合不合適
這樣的話再回到河川裡面
比較能夠保證
(防災)工程的可行性

負責實驗室的陳樹群教授指出,過去的土石流實驗只能用數學模式去推估,有了這個大地實驗室,災害預估準確度可以提高到五成,這個獲得國科會經費支持的實驗室,未來可望應用在土石流防災及潛勢溪的預警。

==國科會自然科學發展處長 陳于高==
我們以前都只觀測沒有真的量化
去把所有的參數都做定量的試驗
這是比較完整的第一次
精細的監測
(土石流)因子在改變的時候
就可以做早期的預警

惠蓀林場的土石流實驗室,每次實驗的費用需要二十萬,透過人工控制水流、模擬各種地貌,可以提供堰塞湖潰堤及土石流的分析資料,還有溫度與流速等精準數據。以大自然為實驗室,在全世界也是首創,十一月七日這個實驗正式對外公開,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學者前來觀摩。

黃千容 賴世杰 南投報導
(2012-11-07 19:00)  晚間新聞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日本科技期刊論文查詢網站~~ J-STAGE

查詢國內外期刊時,我們常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
但剛來日本時,我卻發現很多日本的期刊在 Google Scholar 是查不到的,
不知是否與日本的學術圈自成一格有關?

但,不管怎樣自成一格,畢竟日本還是培養出好幾位自產的諾貝爾獎得主。

在日本的土砂災害研究領域,除了日本砂防學會(Japan Society of Erosion Control Engineering, JSECE)相關期刊外,其實更重要還是在日本土木學會(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JSCE)下的水工學委員會,每年定期發表的水工學論文集。
不過,這些期刊論文,目前用Google Scholar是常常查不到的。

在此推薦使用 J-STAGE這個網站,應該可以查得到上述這些重要的日本砂防相關的期刊論文。(https://www.jstage.jst.go.jp/browse/-char/ja/)

雖說,我的日文實在不太行,但認些漢字,在配合google translate,其實還是可以讀懂一些東西的。
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