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老照片說故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鬧雙胞?-2000年象神颱風

風豪雨期間,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直扮演全國防救災資源整合、調度及指揮督導的重要角色,但您知道嗎? 歷史上曾經有個颱風,讓台灣同時開了二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那就是水淹台北並造成新航空難的象神颱風!
2000年11月1日,象神颱風雖未登陸,但在外圍環流及鋒面雙重影響,造成海陸空多重災難。海上有巴拿馬籍「馬尼拉精神號」貨輪於三貂角外海沈沒;陸上造成汐止及基隆嚴重淹水,導致64人死亡、25人失蹤,其中以基隆巿「建益護理之家」14人及「天道研究學院」15人溺斃最為嚴重;山區則有台北縣瑞芳鎮侯硐國小及金山鄉重和村等多處發生土石流災情。此外,新加坡航空班機在颱風夜於中正國際機場嘗試起飛時,飛機誤入封閉中的跑道,擦撞跑道中施工機具而翻覆爆炸,造成83人罹難。由於空難之緊急應變處置與風水災不同,也因此象神颱風成為台灣首次同時成立二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分開運作的特殊案例!
照片1、2為瑞芳鎮侯硐國小土石流災後狀況。現在您Google 侯硐,出現的大概都是跟喵星人有關的資訊,這個遭到土石流毀損而廢棄的舊侯硐國小校舍,其實就在貓村北邊。照片3~5為金山鄉重和村的土石流及淹水災情,而此附近在2002年娜克莉颱風時又再次受災(照片6)。照片7~11則為基隆及汐止等處的淹水災情,也因2000年象神颱風、2001年納莉颱風等連續多次重大淹水災情,水利署於2002年開始興建著名的員山子分洪工程。

  • 想知道每一張照片的地點及背後的故事,請連上歷史影像平台(https://photo.swcb.gov.tw),更歡迎的大家在此平台上分享手邊的歷史照片! 

照片1 瑞芳鎮侯硐國小土石流災後狀況(陳國威提供)

照片2 瑞芳鎮侯硐國小校舍遭土石流毀損(陳國威提供)


照片3 金山鄉重和村的土石流及淹水災情(謝金德提供)


照片4 金山鄉重和村的土石流及淹水災情(謝金德提供


照片5 金山鄉重和村的土石流及淹水災情(謝金德提供

照片6 2002年娜克莉颱風重和村再次爆發土石流(林聖琪提供)


照片7 汐止五堵火車站遭水滅頂(李光敦提供)


照片8 基隆七堵千祥橋上游淹水災情(李光敦提供)

照片9汐止江北橋下游淹水災情(李光敦提供)

照片10國道汐止收費站淹水災情(李光敦提供)

照片11汐止台5線周邊淹水民眾車輛移至高架橋上(李光敦提供)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測試您對台灣土砂災害的認知程度!!

試一下,您對台灣土砂災害的認知程度:

【問題一】台灣土砂災害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  (A)6~10月 (B)3~9月 (C)4~11月 (D)7~12月
【問題二】歷年重大土砂災害發生在白天(06:01~18:00)與晚上(18:01~06:00)的比例約為 (A)6:4  (B)5:5 (C)4:6
【問題三】台灣每年新生崩塌地主要發生在 (A)平地  (B)山坡地  (C)林班地 
【問題四】台灣土砂災害若區分為「崩塌、地滑、土石流、洪水」四類,其中土石流所佔的比例約為 (A)63%  (B)45%  (C)27%  (D)16% 
【問題五】如果定義誘發重大土砂災例機率為10%之降雨量為「致災性雨場」,這個值大致會是多少?  (A)80 mm (B)150 mm (C)200 mm (D)350 mm 
【問題六】累積雨量大於多少mm時,發生重大砂災例的機率超過50%?  (A)130 mm (B)290 mm (C)440 mm (D)810 mm


答案如下,您答對了幾題呢?  :)







【解答】(A) (C) (C) (C) (B) (C)

《題解》

【問題一】台灣土砂災害發生的時間主要集中在  (A)6~10月 (B)3~9月 (C)4~11月 (D)7~12月
  • 使用水土保持局2006~2018年所建立之476件全台重大土砂災例報告統計之結果(土石流防災資訊網,2019),如圖1。
  • 6~10月發生之重大土砂災例數量即佔98.3%,如圖2

圖1 重大土砂災例調查機制


圖2 歷年重大砂災例發生月份


【問題二】歷年重大土砂災害發生在白天(06:01~18:00)與晚上(18:01~06:00)的比例約為 (A)6:4  (B)5:5 (C)4:6

  • 使用水土保持局2006~2018年所建立之476件全台重大土砂災例報告統計之結果(土石流防災資訊網,2019),如圖3

圖3 歷年重大砂災例發生時段


【問題三】台灣每年新生崩塌地主要發生在 (A)平地  (B)山坡地  (C)林班地
  • 採用2004~2016林務局年度衛星判釋全島崩塌圖層,並以相鄰二年之GIS圖層相減方式,建立2005~2016年間每年新生崩塌面積。而此處之新生崩塌面積,係指「舊有崩塌地擴大」加上「新生崩塌地」的部分,即圖4中之(3)與(4)。此外,由於林務局年度衛星判釋全島崩塌圖層之最小判識面積為0.1ha,本研究處理後所得之各每年度新生崩塌地面積如小於0.1ha者,均視為無新生崩塌。
  • 統計結果顯示,89%的新生崩塌地發生在林班地

圖4    崩塌地變遷及分類示意(修改自陳俞旭,2008)


【問題四】台灣土砂災害若區分為「崩塌、地滑、土石流、洪水」四類,其中土石流所佔的比例約為 (A)63%  (B)45%  (C)27%  (D)16%
  • 使用水土保持局2006~2018年所建立之476件全台重大土砂災例報告(土石流防災資訊網,2019),依其主要災害原因統計之結果,如圖5
  • 崩塌所佔比例最高(45%)、土石流次之(27%)、地滑最少(4%),此結果與日本統計數據趨勢一致。
  • 相較於2006-2011年,近年來台灣重大土砂災害數量明顯降低
  • 歷年平均雨量係採氣象局全台氣象站年雨量之平均值
圖5 台灣近年土砂災害趨勢


【問題五】如果定義誘發重大土砂災例的機率為10%以上之降雨量為「致災性雨場」,這個值大致會是多少?  (A)80 mm (B)150 mm (C)200 mm (D)350 mm

  • 使用水土保持局2006~2018年所建立之476件全台重大土砂災例報告(土石流防災資訊網,2019),扣除災害發生時其累積雨量為零的5件案例,將剩餘的471件災例依其發生時的累積雨量由小而大排列後,統計出不同累積雨量下,降雨誘發重大土砂災例累積發生機率,如圖6
  • 其中,僅有10%的重大土砂災例發生時的累積雨量小於150mm,且多為非颱風豪雨期間的零星個案式邊坡崩塌(例如2010年4月5日14:33發生之國道三號3.1公里處走山事件,發生時有效累積雨量為17.5mm),亦即90%的重大土砂災例其發生時之累積雨量均大於150mm,故本研究定義大於150mm之雨場方為「致災性雨場」
  • 降雨規模不同,土砂災害類型之比例亦有所不同;其中土石流類型所佔比例,明顯隨雨量增加而增加。

【問題六】累積雨量大於多少mm時,發生重大砂災例的機率超過50%?  (A)130 mm (B)290 mm (C)440 mm (D)810 mm

圖6 台灣重大土砂災例與降雨關連性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老照片說故事】台灣咖啡的故鄉-古坑華山土石流的二三事


林縣古坑鄉華山村位於台灣中部,是一個典型的台灣農村(照片1)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上游大尖山嚴重崩塌,大量土砂堆積於坡面及溝谷,嚴重威脅華山溪下游社區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照片1 雲林古坑鄉華山村全景 (水土保持局,2005/08/12)


200063日,午後雷陣雨引發華山溪爆發土石流,大量土砂沖入沿岸15戶民宅,並有50戶出入之交通受阻。20019月納莉颱風侵襲台灣,華山溪再度爆發土石流,大量土砂再次沖入民宅、淹沒交通要道,沖毀橋梁。(照片2)


照片2 2001年納莉颱風時華山村土石流災情(謝金德,2001/09/19)


20006月第一次土石流發生後,水土保持局補助雲林縣政府緊急於中游段,採用現地土石材料興建砌石壩(頂寬12m、壩高11m、壩長60m,如照片3),一方面解決土石清運問題,一方面作為緊急沉砂空間並調整溪床坡度。此砌石壩於2001年納莉颱風時,於左翼處有土砂溢流造成部份毀損,經修復後迄今使用良好。


照片3 20006月豪雨災後中游興建砌石壩(上:謝金德,2000/09/11;下:水土保持局,2010/09/12) 


2001年納莉颱風後,水土保持局依據土石流發生與流動特性以及現地條件,持續進行相關治理規劃。首先於源頭區,採造林、植草、截水分流、打樁編柵等工法,增加坡面穩定性,減少崩塌產生之土石料源。同時,由於華山溪溪床坡度陡峭,且儲砂腹地有限,因此於流動段採取多階段方式,以系列防砂壩調整溪床坡度,並於上游及中游分別使用鋼管壩及不同間距之梳子壩等透過性壩,攔蓄土石及調整泥砂輸送。華山溪土石流防治工程配置如照片4

照片4 華山溪土石流防治工程配置圖(水土保持局,2009/8/12)

照片52003年完工的上游1號梳子壩(梳子柱間距2.5m,梳子柱高5.5M,梳子寬4.5m),以及為保護該梳子壩址及減緩溪床坡度的系列防砂壩(潛壩,壩高6-8m)。其中在梳子壩後方設置廢輪胎減緩土石流之衝擊力為其特色。


照片5 2003年完工之上游1號梳子壩及系列防砂壩,梳子壩後方設置廢輪胎減緩衝擊力(謝金德,2003/10/31)


照片6為下游3號梳子壩(梳子柱間距1m,梳子柱高6m,梳子寬2m)及為保護其壩址且穩定流心與減緩溪床坡度所設置的系列固床工(壩高3m),其中為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固床工及二側護岸採用現地石材施作,除可減少混凝土用量、節省費用外,亦可融入當地自然景觀。


照片6 2003年完工之下游3號梳子壩及系列固床工,採用現地石材施作,融入當地自然景觀(水土保持局,上:2003/02/28,下:2004/07/30)


照片72007年水土保持局於華山溪上游右支流(集水區面積較小)及左支流(集水區面積較大)所設置之梳子壩與格柵式鋼管壩,以及其下游側用來保護壩址及減緩溪床坡度的防砂壩。其中右支流於2009年莫拉克颱風時發生嚴重崩塌,造成梳子壩部份毀損,經評估後於2010年改設置為可拆式鋼管壩(如照片8)

照片7華山溪上游右支流及左支流所設置之梳子壩及格柵式鋼管壩 (水土保持局,2007/10/04)




照片8 華山溪上游右支流設置可拆式鋼管壩(水土保持局,2012/07/10)



想知道每一張照片的地點及背後的故事,請連上歷史影像平台(https://photo.swcb.gov.tw),更歡迎的大家在此平台上分享手邊的歷史災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