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2012年台灣及日本災害防救白皮書PK~~~

台灣  民國101年 災害防救白皮書
http://www.cdprc.ey.gov.tw/cp.aspx?n=E4B3184A108C3664
依據: 依災害防救法第17條第3項規定,行政院每年應將災害防救白皮書送交立法院,以揭露國家災害防救基本政策、國土保(復)育策略、災害防救機制、防災與治水預算、相關法律制(修)定進度。

日本  平成24年  災害防救白皮書
http://www.bousai.go.jp/hakusho/h24/index.htm
依據:依災害對策基本法第9條第2項之規定,每年應向國會報告。

單就呈現方式來看,日本的呈現方式,係直接在網頁以超連結方式呈現各章節及圖表內容,架構呈現較為清楚。
台灣部份只有PDF檔的連結,感覺就比較陽春了。
內容部份較多,只能待有空檔時,一一細看後,再與大家分享了。

(資料來源:感謝基隆市消防局陳進源兄之分享)

補充說明一:何謂白皮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7%9A%AE%E4%B9%A6)

白皮書(White Paper)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官方報告書,起源於政府。因為報告書的封面是白色,所以被稱為白皮書。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皮書」最早源於政府部門對某個專門問題的特定報告,通常這種報告在印刷時不作任何裝飾,封面也是白紙黑字,所以稱為「白皮書」。
各國的文件分別有其慣用的顏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書,如1949年8月美國發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聲明》為白皮書。封面用藍色,叫藍皮書(如英國);用紅色,叫紅皮書(如西班牙);用黃色,叫黃皮書(如法國);用綠色,叫綠皮書(如義大利)等。使用白皮書和藍皮書的國家最多,特別是白皮書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白皮書被視為政府對國民正式發佈訊息資料政策的一種手段。在大英國協國家或曾被英國統治的地方,白皮書是政府重要政策落實前的最後公佈。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日本土砂災害資料蒐集及分享機制--土砂災害資料庫

日本現行土砂災害資料蒐集及分享機制,係採用建立網路版土砂災害資料庫,讓中央單位所屬的砂防相關單位(含各地的分支單位),以及都道府縣的砂防單位都能直接上傳及分享最新與歷史的災例資料。如圖1。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系統未開放給外界使用(不符合 OPEN DATA??),所以只能就簡報的資料大致了解其功能。
圖1

圖2是表格式災例查詢的畫面。上方是查詢界面,下方查詢結果。各件災例資料可以轉出CSV檔或PDF檔。圖3左側是轉出的災例資料表內容範例,右側則是說明,這些災例資料未來亦可以即時展示在圖台上(所以現在是還沒完成囉??)
圖2
圖3



圖4是呈現不同時間,已發生災害之分布情形,這對於面對大規模災害時,可作為預判臨近災區可能之災害趨勢,亦可作為日後災害情境推演的範例。
圖4


圖5是目前已開發的手機版界面,可以結合災害潛勢資料(地方政府平時已劃定完成之土砂災害警戒區及特別警戒區)、即時之X-BAND降雨雷達資料(空間解析度達250M,詳參 日本的降雨雷達預報系統簡介  一文  )及目前所在位置之GPS坐標,即可作為現地防災人員及民眾之重要防災預警資訊。
圖5

圖5這個畫面,是目前水保局的「土石流防災資訊-地圖版 APP」或水利署的「行動水情 APP」尚未完成的功能,也許下一版建議可以嘗試加入。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日本土砂災害避難地點選定之評估項目~~(在地或外地避難)

上回提到日本砂防部今年召開的「土砂災害への警戒の呼びかけに関する検討会」將在10月召開第二次會議(10/31召開),現在會議資料已經上網公開了。

初步檢視了部份內容,今天先針對資料2 有關避難地點選定之評估項目---在地或外地避難---作分享。

原則上,日本目前針對土砂災害之避難之思維,可分成「自宅避難」、「域內避難」及「域外避難」三大類。如圖1。

圖1

其中「域內避難」是指在聚落內選定RC結構且二樓以上的堅固建物作為避難處所,但有時,這建物可能也在土砂災害的影響範圍內。
「域外避難」則是在完全逺離土砂災害影響範圍之地點,擇定安全的避難處所,或是親友家等。當然,有時這個地點的距離會比較遠。


評估的項目,可分為「避難處所之安全性」、「避難路線之安全性」、「民眾自主避難的能力」、「天氣現況及氣象資訊」、「避難處所的生活機能」等5項,其內另有評價基準。如圖2。
圖2


評估的範例如圖3。最後以○最多的為最優先方案。
圖3

另,本文件也提到了民眾自主避難的主要因素為「耽心會有土砂災害」及「已發生(現)土砂災害」為主。


完整文件連結。


============================================================
補充說明1:
日本現行的架構,大致與水土保持局99年11月修正的「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定」一致。
「其中避難處所區分為在地緊急避難處所與外地收容所:
(1)在地緊急避難處所:應提供適當避難環境與生活機能,且須作定期安全評估。
(2)外地收容所:針對在地有災害擴大之虞或易形成孤島地區,應由鄉(鎮、市、區)公所依實際狀況安排適當外地收容所,協助病患、老弱、幼童、行動不便等(以下簡稱弱勢族群)與保全住戶進行外地疏散避難。」

但目前國內的規定,並未提供評估的項目,或許後續可以參考日本的想法,將評估的方式編入「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作業手冊」中。


補充說明2:
關於民眾自主避難的主要因素,我今年也有在台灣作一些調查,加上地方政府疏散決策的因子調查,寫成了第二篇PAPER投稿中,可能晚些再將部份結果分享給大家。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全台惟一的實尺寸土石流及堰塞湖試驗場(也許也是全球首創的)~~ 於南投惠孫林場~~

公視新聞網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225476


台灣這幾年一遇到強颱水災,就經常發生潰堤與土石流,危害到民眾的身家安全.而全球首創的「土石流實驗室」,就位在南投的惠蓀林場蘭島溪,今天堰塞湖潰堤的實驗首度對外曝光,負責的中興大學團隊指出,有了這個能重現災害真實情境的實驗室,未來可望應用在土石流防災及潛勢溪的預警。

滾滾泥流宣洩而下,土壩開始溢流,緊接著,壩體從左側崩落,威力強大的土石流,開始向下游沖刷。

土石繼續向下游沖刷,下方的土石堰塞壩,從中間被切開,滾滾泥流,流速每秒高達1.5公尺,等於是中等威力的土石流。這是全國首創的土石流實驗室,利用惠蓀林場原本就遭到土石流破壞,坡度40度的蘭島溪作為實驗場,透過人為操控溪水流量,模擬各種堰塞湖潰堤及土石流狀況。

==農業自然資源學院長 陳樹群==
不只是堰塞湖
土石流它的淹沒範圍
在這裡我們都可以讓它重現
它是等於原尺寸的
所以它整個沖完的結果
他就知道他的(工程)佈設結果
到底合不合適
這樣的話再回到河川裡面
比較能夠保證
(防災)工程的可行性

負責實驗室的陳樹群教授指出,過去的土石流實驗只能用數學模式去推估,有了這個大地實驗室,災害預估準確度可以提高到五成,這個獲得國科會經費支持的實驗室,未來可望應用在土石流防災及潛勢溪的預警。

==國科會自然科學發展處長 陳于高==
我們以前都只觀測沒有真的量化
去把所有的參數都做定量的試驗
這是比較完整的第一次
精細的監測
(土石流)因子在改變的時候
就可以做早期的預警

惠蓀林場的土石流實驗室,每次實驗的費用需要二十萬,透過人工控制水流、模擬各種地貌,可以提供堰塞湖潰堤及土石流的分析資料,還有溫度與流速等精準數據。以大自然為實驗室,在全世界也是首創,十一月七日這個實驗正式對外公開,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學者前來觀摩。

黃千容 賴世杰 南投報導
(2012-11-07 19:00)  晚間新聞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日本科技期刊論文查詢網站~~ J-STAGE

查詢國內外期刊時,我們常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
但剛來日本時,我卻發現很多日本的期刊在 Google Scholar 是查不到的,
不知是否與日本的學術圈自成一格有關?

但,不管怎樣自成一格,畢竟日本還是培養出好幾位自產的諾貝爾獎得主。

在日本的土砂災害研究領域,除了日本砂防學會(Japan Society of Erosion Control Engineering, JSECE)相關期刊外,其實更重要還是在日本土木學會(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JSCE)下的水工學委員會,每年定期發表的水工學論文集。
不過,這些期刊論文,目前用Google Scholar是常常查不到的。

在此推薦使用 J-STAGE這個網站,應該可以查得到上述這些重要的日本砂防相關的期刊論文。(https://www.jstage.jst.go.jp/browse/-char/ja/)

雖說,我的日文實在不太行,但認些漢字,在配合google translate,其實還是可以讀懂一些東西的。
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們。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0100712 日本岐阜縣土石流影像--from京大防災所


20100712 日本岐阜縣土石流影像--from京大防災所

這是2010年7月12日上午6:42發生於日本岐阜縣上高地附近的土石流影像,
坐標是  36°14'7.89"北  137°36'35.16"東

此處為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穗高砂防觀測所的其中一個觀測點。
相對位置如圖1、圖2。
 圖1
圖2

因為此處距離京大穗高砂防觀測所有相當的距離,又在燒岳的對面側,
故此觀測點的資料並非即時傳輸,而是採定期取回的方式。

圖3~圖7是今年9月底去現場勘查時的照片。
因為此處除了觀測外,也施作了一些實驗性質的土石流防治硬體工程,
例如右側及下方排水的紅色鋼軌櫊柵,以及再上游一點的消能網。
不過,現勘當時消能網已被拆除,維護中。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照片中間一個個橘色的裝置,即為消能網的上方固定端。(目前消能網拆除維護中)

櫊柵的寬度,左右不同,可能在作測試吧。
鋼索檢知器,其實只是通上弱電的普通電線,相較之下,台灣的好像又太精緻了。

這是影片的下載點 (影片來源: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穗高砂防觀測所) (47.1M)
https://www.box.com/s/k832ni1b6llzyhwoij5g

看起來,消能網只阻擋了約10秒,而排水的櫊柵設施,感覺設計長度還是不夠,
所以也只延遲了土石流動約20秒左右。





2012年 日本土砂災害警戒成效檢討會議資料


2012年 日本土砂災害警戒成效檢討會議資料

日本砂防部定期都針對特定議題、政策與制度等,召開檢討會議,
並將所有的會議資料與記錄公開。

資料公開,這一直是我們這幾年努力的方向。
當然,可能作的還不夠好。

台灣也有很多單位會將會議記錄等在網路上公開,但像日本砂防部這份公開得這麼完整的,倒是不多見。

初步檢視了這份資料,有許多不錯的資訊可參考,也許這一、二週我就先針對這份資料逐一檢視並與大家分享~~~

這是今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會議資料,預定10月會開第二次,12月會有一份正式的檢討報告。

土砂災害への警戒の呼びかけに関する検討会
http://www.mlit.go.jp/river/sabo/yobikake.html

註:這樣的工作,才是中央單位應該著重的方向~~~ 只是現況~~

土砂凍結融解過程影片--日本滋賀県


土砂凍結融解過程影片--日本滋賀県

山區土砂料源產生的原因,除了我們在台灣熟知的地震、降雨等外力作用外,其實土砂的凍結融解過程,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日本由於山區冬季均會降雪,對於這方面的研究,相較於台灣而言,也較為重視。

事實上,目前我就讀的京大防災所--流砂災害研究領域研究室,也有一位 堤 大三 准教授正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

這是一段有關土砂的凍結融解過程的記錄影片,看完您就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
(滋賀県田上山地若女裸地谷,2005年2月11日18:00~13日18:00)
http://www.dpri.kyoto-u.ac.jp/~rcfcd/sabo/naiyou/sediment%20production.mpg

註:日本在記錄實驗上,真的很重視影片這個東西~~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組立式鋼管埧--日本岐阜県「尻高谷第3号砂防堰堤」

組立式鋼管埧--日本岐阜県高山市「尻高谷第3号砂防堰堤」

位置在: 36°15'19.96"北    137°30'49.24"東

這個設計,今年5月時在高知縣的日本砂防學會年度研究發表會有看到模型~~
其優點是,如果鋼管有局部毀損時,可以局部更新修復即可~






施工方式





另外,在此埧的下游處,其實還有另一型的A型鋼管埧,如圖



完整DM之PDF檔下載:https://www.box.com/s/3rjq8xjpy23eo3mfpyxs

奇特的「水濂洞 」防砂埧--日本「しのぶ砂防えん堤」

奇特的「水濂洞 」防砂埧--日本「しのぶ砂防えん堤」

外觀上,很有日本古代砌石埧的感覺~~


全景

奇特之一:防砂埧右翼(由上游往下看)有一通道可以進入防砂埧內


進入後,哇~~~ 好夢幻哩~~



真的是「水濂洞」~~



奇特之二:右岸(由上游往下看)設計有魚道不稀奇,奇特的是魚道下方有通道,可以讓人抬頭看魚力爭上游~~~


奇特之三:工程的峻工典禮上(平成11年,安排了一個「タイムカプセル」(時間膠囊)的橋段~~~預定平成20年取出~~
這個點子不錯,下次局裡辦活動也許可以考慮看看~~~ :)

後記:
這是魚道的現況
這麼淺的水,可能只能養青蛙吧~~~ 囧
而上面提到的「魚道下方有通道,可以讓人抬頭看魚力爭上游~~~」的觀察窗,現況也已經封死了~~~

可見得,就算在日本,管理永遠比建設難啊~~~ orz

完整DM之PDF檔下載:https://www.box.com/s/206rcci5aizt5gbekw3q

魚道設計案例--日本岐阜縣「道観松砂防えん堤」

魚道設計案例--日本岐阜縣高山市「道観松砂防えん堤」
地點在: 36°14'41.97"北      137°31'46.65"東

魚道全景圖

魚道上游近防砂埧處之現況~~水還蠻急的~~~ (現場我是沒看到有魚在力爭上游啦~~)

魚道及防砂埧設計資料



完整DM之PDF檔下載:
https://www.box.com/s/ihz7ao8rzz00o3l4tyl7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在地民眾參與及融合自然景觀設計的防砂埧--日本「地獄平砂防えん堤」

在地民眾參與及融合自然景觀設計的防砂埧--日本「地獄平砂防えん堤」

位置在  36°15'19.08"北    137°33'9.80"東

這座防砂埧在外觀上就蠻特別的,尤其是它超大的「孔徑」,簡直像座橋~~~
當然,它不是橋,所以上面只能走人,不能行車~~


「孔徑」有多大?? 看一下設計圖,半徑就有5.5m了~~ 所以應該是用來設計阻攔超大粒徑的塊石~~~ 不過,在現場,我並沒有看到任何直徑超過2m以上的巨石~~ 可能是依據很久以前發生過的災害去估算的吧~~

如何維持自然生態,也是本案的設計重點,如此的設計,也有助於水中生物的通過~~

此外,本案所處位置係在知名的溫泉區,故在設計階段即強調如何與自然景觀調和,並取得在地居民的參與及支持,成為本案之特色~~


在工法上,則使用日本砂防單位近年極力推廣的 CSG (Cemented Sand and Gravel) 工法,採取現地的土砂材料,並用水泥固結作為結構內層,外部再施設預鑄的造型混凝土版,同時達到安全、節省經費、節能減碳、並解決災後堆積土砂清理外運困難的問題,一舉多得。
這種工法,近年國內也已經有一些工程採用了。(印象中,水保局也有不少件,有待宏鳴科長補充。

總之,這件工程在「民眾參與、生態環境、節能減碳」這三方面,應該是值得參考的。

完整的DM簡介PDF下載網址:
https://www.box.com/s/9q8v7dbis49qiwdg65fr


令人驚豔的模型~~日本岐阜縣奧飛驒砂防資料館~~

奧飛驒砂防資料館的位置在日本岐阜県高山市奥飛騨温泉郷中尾的山下,其位置如下:
http://goo.gl/maps/CL0Wj

座落在路邊,小小的並不起眼,外觀如圖1:


一進門有一些歷史文書的展示,及週邊山區的介紹



也有一些歷史災情的照片、說明,以及治理工程設計的理念





也放了一些早年還沒有重機械及自動化機具的年代,在山區使用的簡陃工程器具




開始引起注意的是這二座模型~~



不論是環境、動作、表情、器具真的是栩栩如生~~ 非常精緻
真得值得借鏡









配合歷史照片及說明,真的能讓人了解從前人們在山區施工的艱辛~~~
不知國內的一些重要工程(如中橫等)有沒這樣的的資料館~~


倒是二樓放的這幾座土石流、崩塌、地滑的模型,相形之下,就太遜了~~ 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