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轉貼】視覺化資訊圖表設計

設計真的是門大學問啊~~ (筆記)


【轉貼】視覺化資訊圖表設計
文章出處: http://www.inside.com.tw/2012/08/14/infographics-for-dummies-typography

(By Infographic.jp : 智慧型手機大戰 Android v.s iPhone
昨天我們刊了一篇 〈 關於家庭辦公(遠距離辦公)的一些數據 〉 ,以視覺化資訊圖表展示各種數據。今天我們來看看如何製作出美觀、易懂的視覺化資訊圖表。(過去 Inside 曾寫過 〈 做圖表也是一門學問:淺談超吸睛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s)〉、〈 製作視覺資訊圖表(infographics)的三大要素及相關工具 〉、〈 日本 infographics起步 亞洲資訊圖像風潮要開始了嗎? 〉 等文章談論視覺化資訊圖表。)
廣告小妹,來自中國上海,目前旅居紐約,深深著迷於廣告、設計、logo 和字型,專業是廣告設計(Advertising Design),退休後希望能夠幫助殘障人士。本文出自她所經營的同名部落格「廣告小妹」,原文是 〈「設計教學」Infographics for Dummies (第三課:字型篇)〉。
一幅視覺化資訊圖表(Infographics)作品最重要的兩大元素是:圖 & 文。我今天要討論的是文字部分。對於華人設計師們來說,排版設計(Typography)是個極具挑戰力的難題。
視覺化資訊圖表的排版設計講究的不是設計師使用了多少特效,編排地有多完美,而是需要具備以下三大元素:
  • 與圖形做完美搭配:
    設計風格是否相呼應?有沒有考慮到配色的問題?有沒有注重層次?
  • 挑選合適的字型:
    請勿使用 Comic Sans,也請別在中文作品中使用華康少女體。請選擇適合該主題的字型,並且要考慮到作品需要呈現的專業度。
  • 方便讀者閱讀:
    請勿選擇難以閱讀的字型作為內文字型。易讀性(Readability)是用來衡量視覺化資訊圖表排版設計的一大指標。
這是我觀察到新手視覺化資訊圖表設計師們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錯誤一:使用過多不同字型

在同一個視覺化資訊圖表作品中請勿使用超過三個不同字型,可考慮使用不同字重(weight)代替。
以此作品為例,主要文字部分使用了兩個字型(Headline & Body Text)。但作品的名稱「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Golden Gate Bridge」卻使用了四個不同字型,這並沒有為作品帶來加分作用,反而使得左上角看似零亂並且增加了閱讀困難度。

錯誤二:只使用了一個字型

不同字型用太多,是個錯;用太少,也是個錯。請不要重複使用同一個字型,尤其是在連字重都不換的情況下(更換不同顏色也解決不了問題)。
國外視覺化資訊圖表設計師們較懂得避免犯這個錯誤,導致我目前只有找到這張中文作品當範例圖。請盡量避免標題與主要文字使用同一個字型。微軟雅黑這款字型不適合當「大標題字型」,請尋找其它字型代替。

錯誤三:文字成了唯一的主角

許多視覺化資訊圖表的愛好者們都有個共同的迷思,那就是:如果拿掉所有文字,作品的visual圖本身就應該能清楚表達中心思想。但事實上,文字是極其重要的,不是每個主題都能僅靠圖形就能完整表達作者的訊息。如何將文字與圖形完美結合在一起,互相輔佐才是設計師們需要去解決的難題。
以上兩個不同語言的作品犯了同一個錯誤:文字成為了唯一的主角。左邊的英文作品,雖然加了不少圓形圖案,但這些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圖形。此作品還是主要靠文字來表達思想,這違背了視覺化資訊圖表本身的意義。至於右邊的中文作品… 我不認為這應該被歸類為視覺化資訊圖表作品。圖形與主題並沒有直接關聯,並且幾乎所以資訊都需要靠文字來表達,設計師應該打屁股 =“=

錯誤四:太過於注重文字設計

我個人很喜歡美麗的排版設計設計,但當視覺化資訊圖表作品使用過多的 Type Treatment,容易導致讀者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文字上,而非其表達的資訊。
我很喜歡這個作品的排版設計,但請牢記,我們要設計的是視覺化資訊圖表,不是海報。

Q&A 時間

Q: 請問我在選擇英文字型時,該使用襯線(Serif)還是無襯線(Sans-serif)字型?
大多數視覺化資訊圖表設計師習慣使用無襯線字型,因為大家普遍認為無襯線更能體現出作品的現代美。襯線字型給與人優雅的感覺,但無襯線更有利落感。我建議內文使用無襯線字型,「標題用」字型可以隨意和襯線或者無襯線字型做搭配。以下是我推薦的無襯線字型:
Q: 請問選擇中文字型時,該注意些什麼呢?
在選擇視覺化資訊圖表作品的字型時,很重要的指標是該字型是否「可讀性」(readable)。草體字的可讀性通常都不高,請選擇方便讀者閱讀的字型。以下是我推薦的幾個中文字型:
▼ 小妹推薦「標題用」中文字型
▼ 小妹推薦「內文用」中文字型

參考作品

以下是我挑選的幾個較為特別的視覺化資訊圖表 排版設計設計:
▲ 這個作品使用了許多免費英文字型,部分免費字型我有在「本月字型」文章中介紹過。
▲ 這是 Text on Curve 的範例,我之後會在其它教學中做示範。
▲ 標題使用了無襯線字型,既明顯又很現代化。請看它的內文,都有經過巧妙的編排。
▲ 這是較有漫畫色彩的排版設計風格,有時可以利用文字的邊框做效果。
▲ 大標題與圖形使用了同樣的特效,加分與否就要看使用的方式。
▲ 為字型加個角度可以有不一樣的感覺。
▲ 此類風格只適合用於大標題。
▲ 我喜歡這個作品的整體風格,設計師選擇的字型與作品本身的「looseleaf paper」風格相呼應。
▲ 這是另一種較為簡單的標題設計法,使用不同橫幅(Banner)素材與字型做搭配。
視覺化資訊圖表的字型設計要等到真正進入製作過程中才能得到完整的發揮,許多設計技巧需要透過 Illustrator 來完成。我會在未來的教學中為大家做示範,大家下一課見 ^__^
讀者如果對視覺化資訊圖表設計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廣告小妹寫的系列文章: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20141213 Open Data Meetup#5 演講內容

20141213 很榮幸被邀請至Open Data Meetup#5 擔任第二位主講人。

活動網址:http://opendata.kktix.cc/events/odtw-20141213
現場筆記:https://odtw.hackpad.com/Open-Data-Meetup-5-V7KJNOXeioY
現上直播:https://livehouse.in/channel/116629



老實說,我並不是很清楚所謂Open Data的實質內涵與明確定義,
但我只覺得有一個觀念是我一直堅持的-
政府的資源來自於民眾的稅金,所產出的東西理應由全民共享。

再貴重的資料惟有交流,有人使用,才有價值,
且,這個單位視如敝履的資料,很有可能對別人卻是珍貴的黃金。

這次真的很開心,能有機會與這群過去我從未接觸過的網路社群菁英一起分享交流,
確實,有些觀點是我過去從未細想的,未來希望還有多一點的時間與機會再次討論。

在最後的座談時,主持人問了一個問題:
「對於Open data,政府與民間各應扮演什麼角色?」

我個人認為:
政府應負責長期的基礎資料(資訊)的建置,而民間則以其豐沛的人力及不受限的創意來加值與應用

以下為這次我的演講簡報檔(pdf)

題目是:「開○資料表示:
用來強烈抗議目前機關過度解釋個資法所造成的亂象!!

其中簡報第一部份,先介紹目前國內土石流防災面臨的問題,以及已完成或進行中的方法與策略。
當然,這中間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也許這就是民間可以著力協助的點,甚至是未來的商機。


第二部份,則是簡單介紹目前就我所知日本開放資料的情形。
其中,許多單位的研究報告等,其實是完整公開在網站上,讓人自由下載的,
這點,也是我個人希望推動的方向。




最後,後續我們打算這樣作~~~~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20141204中央及地方政府災害防救業務年終研討會簡報

這二年,聽說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每年都會辦理「中央及地方政府災害防救業務年終研討會」,辦理方式係先以公民咖啡館的形式分組進行議題的討論,再由各組的主持人彙整大家的意見後,進行發表。

今年有幸(or 不幸)被拉去當其中一項議題的主持人,第一次主持公民咖啡館的型式,上下午各一場,一直得全神貫注聆聽每一個人的意見,最後還得歸納~~~ 真的很累啊啊啊啊!!!!

在11/18、11/25分別在台北及嘉義各辦一天的議程式,12/4再拉去花蓮作總結報告~~ orz

這是12/4「土石流災害預警與執行現況」這項議題的總結報告簡報,一併分享給諸君參考。

PDF檔下載:
https://app.box.com/s/yidgxe4jeivd0fx9m55t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防災人的夙命?

5年了,莫拉克的惡夢還沒散去~~
現在還要繼續為國賠案傷神~~ orz

==========================================

防災工作,有時真的很讓人沮喪。

災害前,不論是劃定潛勢區或是防災宣導時,總是不被當回事。

應變時,總要在資訊有限,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在公眾安全及不擾民的矛盾前提中,作出艱難的決斷。

災害後,還得承受來自各界事後諸葛的質疑、媒體的公審、立法院及各級長官的關切、檢調與監察院的調查、甚至纏訟多年,這無止盡的官司及精神壓力。

事後諸葛人人都會,但在事件發生前的當下,誰能扮演上帝的角色,對於還沒發生的事情,能有100%神準的預言。

日本經驗:先救災、再究責。尊重專業,理性討論。
台灣經驗:先究責、再救災。名嘴當道,訴諸激情。

您覺得那一種才會形成正向循環? 那一種才會形成向上提昇的力量?

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這就是台灣防災人員的現況與困境。

立院諸公及各級長官啊,能不能幫忙解決防救災人員的困境啊!
社會大眾及螢幕前的您,能不能對防救災人員的專業多一些信任與尊重啊!

如果這個社會都以不信任為前提,把防弊當作無限上綱的藉口。
那這個社會每件事都必須增加昂貴的成本,緊急時都可能因保守遲疑而造成憾事。

所以,

如果把儘力搶救更多病患的醫生,硬打成強摘器官的兇手,那就不要抱怨未來再也沒有器官捐贈的可能。

如果把已窮盡心力,費盡唇舌的防災人員,都用事後諸葛的態度去嘲諷究責,那就不必期待會有更多有心有能力的人會投入改善這個國家的防災體系。

如果每次都要苛責那些已奮不顧身的救災人員,為何還是沒搶救出所有的人命,那就不必期待以後還會有人願意以搶災救災為志業。

建立一個制度很難,摧毀它卻很容易。
培養一個專家很難,毀滅他卻輕而易舉。
達成一個良善互信的社會很難,崩解它卻可能只在彈指間。

但,所有事情的轉折,往往就在每個人的一念間。
我們的社會,打算往那兒走呢?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複合型土砂災害警戒及疏散決策支援系統研究(博士論文中文精華版全文下載)

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總算將要送行政院的出國報告寫完,全文8萬5千字,幾乎是一本書的份量了~~~ 也許後續再來改寫成書??  :)

出國報告(出國類別:進修)   複合型土砂災害警戒及疏散決策支援系統研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陳振宇   2014

內容主要是以我的博士論文為主,編排內容刪減了部份博論的內容,但另新增了一章,大部份的表格及圖形亦已中文化。



公費出國三年,確實花了國家不少錢,也被呂秋遠律師重砲批評過。
https://www.facebook.com/chetbaker1010/posts/275075456012139
三、「出國進修公務員最爽」獎:人事總處。公務員出國研習業務經費為4164萬9千元;優秀公務員出國研讀學位200萬元。第一項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 要出國才能研究業務?第二項比較詭異的是,金額不大,但是公務員出國念學位關我什麼事?他很優秀所以我要買單?畢業證書要不要分我一小角?



我很感謝當年局裡及會裡長官的推薦,讓我有機會專心去思考與探索下一代警戒模式的可能性。

我更珍惜與由衷感謝諸位納稅人所支付給我的京大學費及生活費,因此,三年來的過程與成果,我總是持續樂於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這個我珍愛的國家有所貢獻。

公務員有很多種。不是每個人都是甘心變成米蟲。



複合型土砂災害警戒及疏散決策支援系統研究(博士論文中文精華版全文下載)
https://app.box.com/s/ipnt6yyqz61kkr8zvn4f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廣島土砂災害省思系列(二) 警戒系統與防災意識

前些日子,聽到一場演講的主講人提到:「今年日本廣島土石流災害前,政府並未發布警戒,直到災害發生1小時後,才通知民眾疏散,但為時以晚。」

其實這樣的講法不太正確,明顯的,主講人把「警戒發布」與「疏散決策」這二件事弄混了。



先看下面這張圖(圖1),日本及台灣在災害警戒及疏散避難之過程上,其實是分成三階段的,以日本為例:

  1. 首先中央的氣象廳會先針對氣象事件作大範圍的警報與預報,如颱風或大雨警報。
  2. 接下來,都道府縣的砂防單位及地區的氣象台會合作,共同針對其轄區內的市町村發布土砂災害警戒情報,
  3. 最後,市町村政府才依據土砂災害警戒情報及現地降雨情形等綜合研判後,才決定針對那些地區下達疏散命令。


圖1

圖2 是這次廣島災害的分布情形。

圖2


圖3則顯示今(2014)年8月豪雨期間,日本各地有造成人員死亡,且在災害發生前,政府已發布土砂災害警戒情報之五個案例,其中廣島災害事件,也名列其中。
所以,很清楚的,問題不在警戒發布太晚,而是疏散決策下達延誤,或是誤判形勢



圖3


下一步要探討的問題是,明明土砂災害警戒已經發布,市町村政府為何不願下達疏散命令?
也許圖4可以提供一部份解答。

圖4

很明顯的,就以今年8月豪雨期間為例,對於已發布土砂災害警戒情報的地區而言,事後檢核,真正有發生土砂災害的市町村僅佔11%;也就是說,平均警報發布10次,才會真正發生一次
這不是特例,事實上,這與統計歷年的結果幾乎是一樣的,如圖5的「空振り率」。
圖5 (資料來源:岡本敦、富田陽子、水野正樹、林真一郎、西本晴男、石井靖雄(2012),「土砂災害警戒避難に関するデータ解析共同研究」,国土技術政策総合研究所,日本。)


此外,警戒發布的內容,其實只有簡單的文字及簡圖說明,另外都道府縣的網站上則有提供5公里網格的風險度地圖,如圖6。
圖6


所以,如果您是市町村政府的人,當您收到這份:

  1. 90%可能完全沒事。
  2. 災害可能發生的類型、時間、地點、規模,完全不明確的土砂災害警戒情報。
在兼顧公眾安全疏散成本避免損及政府公信力考量下,您會如何作疏散決策?

也許,就是在這樣的考量下,今年8月20日廣島市政府,以及去年10月東京的大島町政府,才會在收到土砂災害警戒情報後,未作任何疏散命令的下達,最後造成重大的人命傷亡。

======================================================================

那接下來呢? 難道要將所有的問題都丟給第一線的地方政府嗎?

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對於警戒的認知與意義,根本還在各說各話的階段?

對警戒發布單位而言,警戒是種預報,本身就是在有限且不確定性很高的資訊下,所作出的風險評估的結果。亦即,預報本身就是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且這是永遠無解的問題

而對於負責疏散決策的單位及住在警戒區內的民眾而言,警戒預報應該視為提供迴避風險的契機與工具。當居住地位處災害風險區內已成事實且不易改變(如搬離危險區)時,想要以工程手段降低風險其實並不容易,且成本可能非常高。所以,使用風險迴避,以及風險轉移與分擔才是實務上較為可行的作法。

所謂風險迴避,亦即颱風豪雨期間的事前避難措施。
所謂風險轉移與分擔,即是將人員受災傷亡的成本,轉移成疏散成本,並由政府或民問組織之避難收容措施來協助分擔。

而這樣的觀念更新與扭轉,包含民眾以及地方政府,應該就是防災教育及宣導工作必須努力的目標。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即使警戒已發布,但人命仍不斷傷亡的悲劇。


就如同幾十年前,社會大眾對於保險這件事,總有些莫名的排斥。
但現在,幾乎人人都已能接受「保險=風險轉移與分擔=對自己及家人的保障」。

而台灣的防災,特別是土石流的警戒與避難機制,從91年草創到現在也不過才剛滿十多年,肯定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安全,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而疏散撤離,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141023土石流防災業務講習-日本土砂災害警戒與疏散機制

今年有幸回到局裡每年一度的土石流防災業務講習擔任最後一場報告的講師,
雖然講的內容與我的論文核心內容不大相關,但卻是這幾年近距離觀察日本土砂相關防災機制的一些心得摘要。

在此一併分享。








這裡是簡報播放檔
https://app.box.com/s/y84jcndceedxlto5p1wq

這裡是簡報的pdf檔。
https://app.box.com/s/tjqtovz4ijomlxtbxst4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博士論文全文下載

方才接到一位教授前輩來信,對我這三年在京都大學進行的複合型土砂災害模擬及警戒模式的研究感到興趣,故來信索取我的博士論文全文。

很開心自已的研究被人關注,也很樂於與大家分享。

在此一併將我的博士論文全文下載的網址提供如下,希望各位先進不吝指導。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Warning and Evacuation against Multi Sediment Hazards

Chen-Yu CHEN

https://app.box.com/s/1drx1ia7pl51yogpt1np


或於  京都大學圖書館下載
http://repository.kulib.kyoto-u.ac.jp/dspace/handle/2433/192163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廣島土砂災害省思一:工程雖不是萬靈丹,但仍是降低災害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

「工程雖不是萬靈丹,但仍是降低災害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雖非什麼新觀念,但在過去一段時間,在山區建防砂埧卻常被質疑其功能、效益,並被指為環境生態的殺手。


在廣島土砂災害發生後的第10天,日本媒體作了一則這樣的新聞。


広島市土砂災害 砂防ダムの有無で地区の被害に差か(14/08/30)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8NIbaMUObQ

文字稿:http://headlines.yahoo.co.jp/videonews/fnn?a=20140830-00000636-fnn-soci

裡頭提到,在此次災區災前有設置防砂埧的地方,災情相對較少。
但部份預定施作防砂埧,但因經費有限,尚未能開始施作的地區,災情卻相對慘重。





日本在已劃定的土石流危險溪流共有183,863條,其中保全住戶五戶以上者被列為優先整治之目標,共有89,518條,但限於工程的預算龐大(每處平均約數億日元)及施工期長,截至2009年(平成21年)統計的結果,仍只有22%的地區完成硬體工程施作(整備率約22%)


(資料來源:日本砂防部:http://www.mlit.go.jp/river/sabo/taisaku_syojoho/kikenkasyo_seibijokyo.pdf)


對於防砂埧在減輕土石流災害的效果,日本砂防部也有這樣一段影片可供下載。

砂防堰堤の効果(実験)
http://www.mlit.go.jp/river/sabo/movie_library.html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莫拉克風災重建五周年紀錄片 (國家地理頻道 2014 08 08播出)

限於時間(only 1 hr),這個紀錄片,似乎只挑了二個重點:海水供應站及空載光達。

海水供應站部份,我不太了解。

不過,空載光達資料確實很重要,也很有用,但資料分享的問題,似乎更應該被重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XmT53jezc&feature=youtu.be

是說,下次可不以不要把我們的臉打得這麼腫啊~~ 囧rz

4'45":「8月5日莫拉克颱風轉向台灣而來,土石流防災中心立即作好應變計畫」
             「我們防災應變的主要目標是希望『零傷亡』。」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廣島土砂災害的原因,真的是如媒體報導的「管流(Pipe flow)」造成的嗎?

今天看到日本土木學會FB分享的一則新聞報導,主要在討論這次廣島土砂災害的災害發生原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8uwXJ-kkdY

裡頭提到二個重點:

一、在崩塌源頭發現許多直徑3-4cm 的孔穴,疑為管流(Pipe flow)造成,進而造成崩塌。

二、土砂量約600立方米,以秒速20~40m的速度直衝而下









老實說,我不太認同「管流(Pipe flow)可能是造成崩塌主因的說法,我的想法如下:

一、請注意,影片37"~50"的畫面,所謂管流的通道,明顯有樹根存在。亦即這個管流的位置可能是沿著樹根的橫向通道。

台大森林系的梁偉立教授在2011年的林業研究專訊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一個觀點很有趣,
 我們過度期待了森林在抑制崩塌的功能嗎?
http://homepage.ntu.edu.tw/~liangwl/pdf/forestry%20research%20newsletter.pdf

裡頭提到了降雨期間存在於樹木下坡側土壤內的「棲止水」,亦為造成崩塌的原因之一。

其中有關棲止水的形成,有一個分解圖說,請另參這篇http://homepage.ntu.edu.tw/~liangwl/pdf/animation%20publish.pdf

此外,由於棲止水多由「幹流水」而來,且幹流水除以垂直方向向下滲流外,也會沿著根生孔隙往水平方向移動(如上圖左側藍色部份)。

針對此部份,梁教授也做過一些現場實驗,用藍色的溶液澆在樹幹上,之後再開挖,如下圖,可以明顯看到沿著根部的方向,有藍色溶液的痕跡。這個實驗也發表在期刊上。

Wei-Li Liang*, Ken’ichirou Kosugi, and Takahisa Mizuyama. 2011. Soil water dynamics around a tree on a hillslope with or without rainwater supplied by stemflow.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7, W02541.doi:10.1029/2010WR009856 (EOS 92(20) report)


所以,我的看法是,影片37"~50"的畫面,所謂管流的通道,其實只是根生孔隙在「棲止水」生成過程中被擴大的結果。

二、我個人認為,真正崩塌發生的原因,比較可能是因為降雨入滲至土層的水份持續向下入滲,當向下入滲的水流通道與根生孔隙週邊的棲止水(位置約在地表下1~1.5m)貫通時,水壓力大幅上昇,進而造成崩塌

三、至於未來如何避免棲止水造成坡面安定性降低的問題,也許必須考量樹種、根系、種植位置等因素,此部份非我所長,也許尚待森林系的老師們進一步探究。

四、最後,對於速度高達20~40m/s (即時速約72~144km/h)的土石流流速,我實在有點難以想像~~~~ 這速度真的快的超乎尋常~~~ 不知是如何評估出來的~~ @@


補充:針對災因的部份,交通大學土木系的單信瑜教授的看法也很值得參考,在取得同意後,於此一併臚列供參。

單:「如果在極淺層土壤下是透水性較低的土壤(亦即下滑的土體與未滑動的土體之間),降雨量大時,水的滲流將會是平行於坡面(介面)往坡下的滲流速度較垂直入滲快。(亦有可能如你所說,有植物根系的部分土壤有孔穴或較為疏鬆,透水性較高,或形成綿密的透水通道網路)水會選擇「容易走的路」。若然,則就是形成幾乎平行於坡面的滲流。簡單的無限邊坡分析,有平行於坡面滲流時,邊坡穩定安全係數是沒有滲流時的一半。土壤原本因非飽和時毛細力造成的apparent cohesion也因為雨水入滲土壤飽和度提高甚至於接近飽和而消失。那就真的是Cohesionless soil無限邊坡分析模型的狀態了。」

我:「依據現場的調查,該處表層土壤為風化的花崗岩,基岩則為透水性較低的花崗岩(日本這種地質還蠻普遍的),所以水平方向的滲流速度有可能比垂直方向快。單老師用無限邊坡具平行滲流的分析方法解釋,簡單易懂,受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