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 星期六

日本「流域治水」政策內,『砂防』的主要內容與推進措施(更新:逐項翻譯及說明)

2024年行政院新內閣為積極推動水及流域之永續發展,強化氣候變遷下流域韌性,協調整合跨部會資源、規劃相應調適方案, 並採以計畫性推動執行,已成立「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該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擔任召集人,秘書長龔明鑫、陳金德擔任副召集人,幕僚單位是經濟部水利署。陳金德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主持「系統性治水」會議,因應極端氣候帶來豪大雨、強降雨頻率增加,在政府預算有限情況下,將以「不造成重大傷亡」、「不造成重大財產損失」、「不造成人民長時間生活不便」為目標進行經費配置。

流域治水的概念,由來已久。過去日本強調「治水必先治山」,台灣早期亦有「治山防洪」相關的計畫。

今(2024)年日本砂防部也整理一份『砂防』在流域治水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主要內容與推進措施如下:


原文件pdf下載:https://www.mlit.go.jp/mizukokudo/sabo/content/ryuiki_sabo.pdf

以下就上圖各主要內容進行逐項翻譯及補充說明:



流域治水中『砂防』的主要內容與推進措施

  • 基於氣候變遷和社會狀況的變化,流域治水是一種由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居民等多方合作的綜合防治方法,旨在防範水患,減少損失。
  • 砂防事業在流域治水框架下,從多層面推進防災工作以降低災害風險,包括:
    1. 防止與降低土砂災害(Hazard)
    2. 減少受災對象(Exposure)
    3. 降低災害衝擊、加速復原時程(Vulnerability)
  • 註:上述三項即對應風險之定義(風險Risk=危害Hazard x 暴露量Exposure x 脆弱度Vulnerability)

防止與降低土砂災害

土砂・洪水氾濫對策 ~與河川事業的聯繫~

  • 有效攔截土砂與漂流木
  • 找出高風險區域

說明: 由於土砂和河川洪水交互作用導致的氾濫災害頻發,故採有效地攔截土砂與流木,推進土砂防災設施的整備。

流域漂流木對策 ~與林業事業的聯繫~

  • 透過砂防事業攔截漂流木
  • 由林業事業進行森林整備

說明: 為了防止和減輕整個流域的漂流木災害,林業事業和砂防事業協同合作,實施整體且高效的流木對策。

綜合土砂管理 ~與河川、堤壩、海岸的聯繫~

  • 海岸
  • 河川・堤壩
  • 砂防

說明: 透過砂防事業與堤壩對策等的聯繫,實現更有效的治水對策與堆積土砂的有效利用。

綠色基礎設施的整備,活用砂防壩進行小水力發電 ~GXSABO項目~

  • 通過與地區居民的合作,進行坡面植生回復等,兼顧景觀,實現防止與減少土砂災害。
  • 支援發電事業者等導入小水力發電。

日本砂防部《令和5年(2023)土砂災害報告》的架構和內容分析

天在台大土木大地組Seminar分享時,學生問我:日本的防災比台灣強在何處?

單就技術面上,我覺得台日差異不大,甚至在某些領域,台灣走得更前面。

但比台灣早40年建立的防災體系,至少2代人所累積的「底蘊」,才是我們尚需仰望之處。

日本的防災機制建立可以追溯到1961年,當時制定了《災害對策基本法》。這部法律為日本的災害防救體系奠定了基礎,明確規範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災害預防、緊急應對及災後復原等方面的責任與義務。

此外,隨著歷史上多次重大災害的發生,日本不斷完善其防災體系。例如,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促使日本政府開始重視防災工作,並於1960年將每年的9月1日定為「防災日」,以提高全民的防災意識和應變能力。這些措施和法律的制定標誌著日本防災機制的逐步建立和發展。

還好,現在有了ChatGPT等AI工具,我們可以更快的掌握日本的優點,並分析及強化自身的能力。

========

 日本砂防部《令和5年(2023)土砂災害報告》的架構和內容分析 by ChatGPT

報告下載:https://www.mlit.go.jp/river/sabo/jirei/r5dosha/r5dosyasaigai.pdf

報告架構分析






根據檔案目次及內容概要,報告主要分為以下幾部分:

  1. 土砂災害發生概況

    • 包括全國土砂災害的發生次數、趨勢(從昭和57年到令和5年)。
    • 最近10年土砂災害的分佈及影響。
  2. 災害原因與類型

    • 涉及台風、大雨、火山活動、融雪等多種引發土砂災害的原因。
    • 以令和5年6月29日的暴雨及颱風事件為重點案例。
  3. 重大災害案例

    • 包括福岡縣、佐賀縣及其他地區的具體土石流及滑坡案例。
    • 涉及災害現場圖片、應對措施及後續影響。
  4. 技術支援與應對

    • 「TEC-DOCTOR」及「TEC-FORCE」的派遣與技術支持。
    • 早期著手的應急措施(如部分申請制度的活用)。
  5. 防災與減災措施

    • 災害相關緊急事業的實施案例(靜岡縣、長野縣等)。
    • 跨部門協作及地方政府的防災行動。
  6. 統計與地區分佈

    • 土砂災害的都道府縣分佈情況。
    • 設施效果的分析案例。

重點內容

  1. 土砂災害的趨勢與影響

    • 土砂災害的發生頻率隨極端氣候事件增加。
    • 受影響地區多為降雨量高或地質脆弱區域。
  2. 成功應對案例

    • 透過部分申請制度快速啟動應急措施。
    • 地方社區積極參與的防災訓練有效減少人員傷亡。
  3. 技術力量支持

    • TEC-DOCTOR和TEC-FORCE提供專業技術諮詢和現場支援,顯示技術力量在災害應對中的關鍵性。
  4. 設施的防護作用

    • 透過導流堤、錨固工程等基礎設施,有效降低災害發生及影響範圍。

強化建議

  1. 加強數據視覺化

    • 在趨勢分析部分增加更多直觀的圖表,例如熱點地圖、年際變化對比,幫助讀者快速理解重點。
  2. 深化案例分析

    • 可增加對應急措施成效的量化評估,如提前避難對人員傷亡減少的具體貢獻。
    • 更詳細地解釋TEC-DOCTOR和TEC-FORCE的干預流程和技術效果。
  3. 統計信息更細化

    • 將都道府縣分佈數據分解到各市町村層級,展示更精細的災害熱點區域。
  4. 提升國際可借鑒性

    • 提及其他國家防治土砂災害的經驗,並展示日本做法的創新性和適用性,增強國際合作潛力。
  5. 引入未來預測

    • 利用大數據或AI模型,對未來土砂災害趨勢進行預測,指導防災規劃和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