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GEE應用】漂移的國土-嘉義東石外海的外傘頂洲

 Google Earth Engine (GEE) 是由Google建置的線上GIS分析及遙測資訊視覺化平台,目前可免費(非營利用途)提供遙測資料、地形資料…等,讓學術、商業以及政府單位等使用。 該平台亦提供了許多API跟遙測資料處理工具讓使用者可彈性呼叫(參考Developer’s Guides與Code Editor),並建置客製化平台(參考Case Studies)。

例如,下面這個案例即是使用GEE平台建立了一個可以直接使用歷年Landsat衛星影像,並指定一個矩形區域製作動態GIF檔的網路應用程式:

https://geemap.herokuapp.com/voila/render/timelapse.ipynb


應用GEE 整合逾30年的Landsat衛星影像,將可作為製作展示環境變化案例之利器。

讓我們以嘉義東石外海的外傘頂洲為例,製作一份1984年至2020年的動態GIF檔。

自1985年迄今,嘉義東石外海的外傘頂洲不斷的退縮與縮小


對於外傘頂洲的描述,此處摘錄柯金源導演《我們的島-台灣30年環境變遷全紀錄》P385 的文字:

外傘頂洲是臺灣沿海最大的濱外沙洲,存在百年以上。因周邊陸地各種不當的人為使用,例如河砂開採、填海造陸(台塑麥寮六輕廠區、濁水溪流域)、流域治理與海岸工程,使得河砂補充大量減少,改變了堆積與侵蝕作用;加上外在自然營力的影響,沙洲每年愈往南偏移,甚至變短、變瘦、面積縮小。大潮期間,幾乎被淹沒。因此,始建於1914年的燈塔,也因為沙洲變遷,至今已歷經七次的重建修繕。

根據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的觀測資料,外傘頂洲從1983年到2014年,面積由二千四百公頃縮小為一千公頃,高度從十公尺降到二公尺以下。海洋環工專專家甚至預估,外傘頂洲可能到2028年就會低於海平面。

外傘頂洲與雲嘉海岸之間形成的內海潟湖,一直是牡蠣與文蛤的優質養殖場域,更是海岸的天然屏障;如果沙洲持續縮小,海岸土地將直接受到強浪侵蝕,嘉義東石、布袋的海岸堤防也可能會被掏空。如此,受到嚴重影響的將是潟湖內的養殖漁民以及觀光業者的生計。

外傘頂洲的後續變遷值得關注,更是各種工程作為的前置評估參考案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