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營建署為紓解台北都會區中心都市成長壓力,解決都會區住宅不足及房價飆漲問題於1992年在淡水都市計劃區北側的農業地區規劃出1,756公頃土地,作為淡海新市鎮範圍,原計畫年期為25年(自1990年起至2014年止),計畫容納人口為30萬人。同時將此大規模計劃納入「六年國建」中。
1994年4月淡海新市鎮特定區計畫第一期工程開始動工,但2006年6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僅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第一開發區及第二開發區共約446公頃之土地徵收、整地、道路公共設施,以及興建六百戶的示範國宅。行政院經建會決議停止後續開發後,並一併縮小淡水新市鎮範圍至目前已完成整地之446公頃土地,預估人口也從原先的30萬人下修至13萬人。
由於歷任政府在建設推動過程決策草率、反覆與政策沒有持續性等弊端,造成淡海新市鎮發展一度遲滯,甚至停擺,情況直到2010年後始改觀。
由BigGIS上近25年來的衛星影像來看,大致可以看見幾個地景變化的轉折點:
- 1996年填海造陸的圍堰工程正在進中
- 1997年示範國宅興建中(新市五路二段)
- 2001年完成填海造陸工程
- 2005年填海造陸區內的淡水水資源回收區開始整地
- 2008年新市一路一段開始出現建築
- 2011年崁頂二路淡水郵局建物出現、青海路一段建物出現多棟建物
- 2016年開始建物明顯增加、淡海輕軌軌道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