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台日土砂災害警戒系統及疏散避難決策機制比較


台灣與日本之土砂災害警戒系統及疏散避難決策機制之比較如表4。其重要差異說明如下:
(1)   警戒模式:日本採用RBFN法定義臨界線CL較為客觀,毋需人工判定,且在無歷史災例地區,亦能直接以歷史雨量資料定出CL。在警戒觀測指標方面,日本使用網格式雷達解析雨量資料,可提高雨量資料的空間解析度,以降低地面雨量站密度不足的問題。台灣目前雖亦有網格式電達解析雨量資料(即中央氣象局之QPESUMS系統),惟限於雷達涵蓋率不足及地形遮蔽等問題,其精度於山區尚無法達到實用階段,故仍以自動雨量站之實測雨量作為警戒觀測指標。

(2)   警戒發布機制:日本係由都道府縣針對其所轄市村町,採不定時方式發布警戒,並提供5km網格大小的土砂危險度等級資訊(奈良縣已提供1km網格,http://www1.nara-saboinfo.jp),可提供市村町了解那個區域土砂災害發生的機率較高。台灣係由中央政府(水土保持局)直接對縣市及鄉鎮發布警戒,發布的單元以村里為單位,並提供以Google MapsGoogle Earth為底圖的警戒發布圖,並採每日定時(511172023)發布,必要時另予加報的方式發布警戒;此種定時發布機制 對各級防災單位、媒體及一般民眾而言,較利於主動掌握最新警戒資訊,並降低新舊警戒資訊可能造成混淆之情形。

(3)   疏散避難決策體制:日本之疏散避難決策及發布係由市町村執行,其避難指示依命令強度等級,由弱至強依序為「避難準備情報、避難勸告、避難指示」三級;台灣則是縣市及鄉鎮均可執行疏散避難決策,惟實務上,縣市仍多會尊重鄉鎮的意見。台灣原於土砂災害避難指示上僅有「避難勸告、強制撤離」二級,但於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中南部山區重大災情後,另針對已劃定為「莫拉克颱風災區特定區域」或「安全堪虞地區」等高災害危險潛勢地區,採取預防性疏散避難,亦即於陸上颱風警報發布後,於尚無風雨之情況下,即先行撤離高災害危險潛勢地區民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0)

4日本與台灣之土砂災害警戒系統及疏散避難決策機制之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with the warning system and evacuation decision between Japan and Taiwan
項目
日本
台灣
比較
警戒模式
定義CL方式
RBFN
RTI
RBFN方式較客觀,毋須人工判定;且使用歷史雨量紀錄直接定出CL,無災例地區亦可使用。
警戒指標
60分鐘雨量、土壤雨量指數
有效累積雨量、最近3小時雨量
日本方式為雙指標並重,台灣方式以有效累積雨量為主,最近3小時雨量為輔
使用雨量資料類型
1km網格式雷達解析雨量資料及未來1~6小時短期預報雨量資料
自動雨量站即時雨量資料(10分鐘更新)、颱風未來24小時預估雨量
使用網格雷達解析雨量資料,可提高雨量分布的空間解析度,減少地面雨量站密度不足的問題
CL檢討更新單位
都道府縣
中央政府(水土保持局)
-
警戒發布機制
警戒發布單位
都道府縣
中央政府(水土保持局)
-
警戒發布對象
市町村
縣市政府、鄉鎮公所
-
警戒發布條件
預測未來1~3小時蛇曲線將超過CL
有效累積雨量(mm)已超過土石流警戒基準值,同時最近3小時雨量已大於30mm,且後續仍有持續降雨趨勢
日本發布條件較為標準化,利於自動化;台灣之發布條件尚須較多之人為經驗判斷
警戒發布週期
不定時
每日511172023時定時發布,必要時另予加報
定時發布可使各級防災單位、媒體及民眾較能主動掌握最新訊息
警戒發布等級
土砂災害警戒情報(僅一等級,但5km網格會另以4種顏色表示該網格範圍內之土砂災害風險,如圖3)
黃色警戒、紅色警戒(二等級)
以顏色作為警戒等級,較為直覺
警戒發布單元
市村町
村里
-
警戒傳達方式
電話、傳真、簡訊、網路
電話、傳真、簡訊、網路、土石流防災專員
-
警戒發布格式
文字為主,圖形為輔
表格為主,文字為輔
-
警戒範圍細部資料呈現方式
5km網格危險度等級資料
Google MapsGoogle Earth呈現
5km網格之危險度等級方式呈現,可顯示不同區域之危險等級差異性;以Google Maps方式呈現較直覺
警戒適用範圍
土石流、淺層崩塌
土石流
-
避難決策體制
疏散決策單位
市村町
縣市、鄉鎮
-
疏散指示等級
避難準備情報、避難勸告、避難指示
危險區預防性疏散、避難勸告、強制撤離
-

Reference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0),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