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納莉颱風,許多人印象最深的應該還是臺北捷運及臺北車站等地下鐵路遭洪水淹沒的嚴重災情。事實上,由於納莉颱風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如圖1),活躍期又特別長久,是臺灣氣象史上第一個「東北進、西南出」的颱風,故與1986年韋恩、1991年耐特,以及2012年天秤並稱為「侵臺四大怪颱」。
納莉颱風於2001年9月16日晚間登陸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除造成臺北都會區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外,亦刷新各地測站之雨量紀錄,北中南各地均發生淹水及土石流等土砂災害(如圖2~圖6),臺鐵縱貫線山線、海線及宜蘭線部分路段中斷,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並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
由於颱風侵襲時又適逢八月初一天文大潮,且南湖大橋附近之基隆河與內溝溪的聯繫堤防尚未施作完成,河水直接灌入市區,再加上南湖大橋受上游漂流貨櫃阻塞影響,造成基隆河沿岸淹水、臺北捷運板南線、淡水線、臺北車站等地下鐵路遭洪水淹沒,並導致忠孝東路、內湖、南港、汐止等處嚴重淹水,臺北交通陷入空前的嚴重混亂(如圖7~圖9)。此外,因當年度桃芝、納莉颱風接連襲臺造成重大傷亡與損失,以及美國九一一事件,政府決定下半旗致哀,而當年雙十國慶煙火亦決定取消施放。
想知道每一張照片的地點及背後的故事,請連上歷史影像平台(https://photo.swcb.gov.tw),更歡迎的大家在此平台上分享手邊的歷史照片!
圖1 納莉颱風詭譎的路徑(中央氣象局提供)
圖2 宜蘭縣大同太平山土場收費站前發生土石流(柯明淳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