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不僅會造成屋毀路斷,在山區也常導致嚴重崩塌。
崩塌的土體除可能直接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造成上游迴水淹沒聚落,或是堰塞湖潰決後,形成潰壩型土石流或是洪水造成下游嚴重災情外;坡面上鬆散的土體,亦可能在後續的颱風豪雨期間,形成更大規模的崩塌、土石流等土砂災害。2016年4月14日及16日,熊本強震造成嚴重災情,其中,山區部份地區因地震導致嚴重崩塌,未來如遇降雨,恐將造成嚴重的二次災害。
為此,日本砂防學會於4月23、24日主動組成專家團隊協助調查,並於27日辦理調查結果公開討論會後,於5月6日將其所撰擬之「熊本地震後土砂災害緊急對策建言」交予國土交通省砂防部參考。
事實上,不論是這份砂防學會的建言,或是後續日本砂防部所進行的相關對策,對於同樣位屬地震頻繁地區的台灣而言,確實值得我們持續關注,並從中汲取相關經驗且預為準備。
砂防學會石川芳治教授與砂防部西山幸治部長
此次調查之目的,主要可分為三部分:
(一)災後緊急面臨的課題
- 大規模土砂災害發生處所後續危險性之評估
- 減緩二次災害之必要緊急措施
(二)短期面臨的課題
- 現有設施功能性之評估
- 後續必要之調查、研究及因應對策之檢討
(三)中長期面臨的課題
- 地震引起之土砂災害潛勢區之掌握
- 火山地區地震後之土砂災害潛勢圖製作方式研發
- 其他地區地震後之土砂災害潛勢圖製作
- 加強推動前揭相關研究與體系的建議
4月23、24日之調查,共分為三組同時作業
其調查報告分別在此下載:
而交予國土交通省砂防部參考的「熊本地震後土砂災害緊急對策建言」(下載),其建言之架構主要分成四項,重點摘要如下:
一、地震造成的土砂移動情形說明。(略,詳各班調查報告)
二、後續餘震及梅雨期間發生二次災害之可能性。(註:日本的梅雨主要在六、七月,台灣為五、六月)
三、減輕二次災害或新生災害之對策
四、建議後續調查與研究的方向
而交予國土交通省砂防部參考的「熊本地震後土砂災害緊急對策建言」(下載),其建言之架構主要分成四項,重點摘要如下:
一、地震造成的土砂移動情形說明。(略,詳各班調查報告)
二、後續餘震及梅雨期間發生二次災害之可能性。(註:日本的梅雨主要在六、七月,台灣為五、六月)
- 目前發生崩塌、地滑處其周邊有無數的裂隙,未來崩塌等恐將持續擴大,威脅下游居民。
- 目前堆積在坡面上的崩塌土體,後續可能造成二次土砂災害,擴大災情。
- 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生崩塌、地滑之地區,亦可能因新的土砂移動現象造成災情。
三、減輕二次災害或新生災害之對策
- 二次災害或可能新生災害地點之掌握
- 既有災害潛勢區及範圍之重新檢視
- 建立監測機制並儘早避難
- 應用高精度X-band電達降雨資料及短期預測雨量資料
- 移除既有防砂設施淤積之土砂
- 不穩定地區之緊急處理工程儘量採無人化施工機具
四、建議後續調查與研究的方向
- 探明地震引發之土砂移動現象之發生、流動及堆積氾濫情形
- 加強以火山灰為代表之地質、地下水、地形、地表震動、降雨等之關聯性的調查與研究
- 研究已發生龜裂地區與後續降雨、地震引發之土砂移動現象之相互影響
- 龜裂分布情形與已龜裂坡面之土壤強度之變化
- 地震引起之土砂災害潛勢區之調查評估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